首页
>师生共话“我与书”>2019年“我与书”征文
我们读书,究竟在读什么?
发布日期:2020-04-21 浏览次数:

社会和文化教研部  傅亚东


学校开展“我与书”征文活动,图书馆的同事特意通知我参加。坐在书房里,我静静沉思:“我为什么读书?读书给我带来什么?我读书,究竟在读什么?”

 

记得年幼时,我把母亲给我买零食的钱都用来买书,被母亲知道后,一顿责骂:“买书干啥,又不能填饱肚子!”

 

读大学,当同学们忙着玩耍聊天时,我却啃了一本又一本的唐诗宋词,老子庄子……

 

现在的家里,除了厨房和卫生间,每个屋子里都摞满了书!

 

到了快知天命的年龄,于我而言,最愉悦的事就是泡一盏清浅的碧螺春,在袅袅绕绕的茶香里读一本闲书!

 

“我为什么读书?”

 

这个问题最好回答,因为喜爱!冥冥中被书吸引,正如高尔基所言:“我扑在书籍上,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!”

 

“读书给我带来什么?”

 

如果从世俗成功学做判断,读书没有让我“发家致富”,读书也没有令我“功成名就”!

 

如果非要就这个问题给出答案,那现实的获得就是“精神上的越狱”!

 

有这样一段关于读书的文字:一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,以时间和空间而言,受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。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,刻板的;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,他只看见他周围所发生的事情。他在自己这个身体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。可是当他拿起一本书的时候,他立刻走进一个不同的世界。

 

在落花微雨的季节,我独立在树下,看燕子双飞,听莺声渐老。眼见青梅尚小,一树樱桃带着雨水浸润的红,轻风剪剪,日暮疏钟!

 

春去夏犹清,当绿槐高柳里的新蝉开启奏鸣曲,我嗅着稻花香,仰望夜空里的牵牛织女星,一颗星星落地作响,我不敢随便走动,因为草丛里到处都是星星的碎片!

 

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,在杨柳岸和故人别过,我独自踏上高楼,望天涯路上的断肠人,月如钩,谁家玉笛韵幽幽,沉思往事,赌书消得泼茶香,当时只道是寻常!

 

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,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,我坐在红泥小火炉边,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,身体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,到达雪国!

 

我们本来不觉得田园生活有诗,可华兹华斯轻轻说:“ 微风里,榛树丛光影摇曳,树丛间,瞧得见栖息的山雀,它伫立枝头,满心喜悦。”

 

我们不敢相信世间还有坚贞的爱情时,叶芝深情款款表白:“多少人,爱你年轻漂亮的时候,真假爱,不过给你的美貌引诱,只一人,在内心深处爱你灵魂的圣洁,也爱你,衰老的脸上泛起痛苦的纹沟。”

 

我们在人生十字路头彷徨时,弗罗斯特站出来坚定你内心的选择:“林子里有两条路,朝着两个方向,而我——我走上一条更少人迹的路,于是带来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。”

 

关于我们这一生,泰戈尔道出真谛:“我不能选择最好的,是最好的选择我。”

 

我跟着堂吉诃德单枪匹马踏上冒险之途:去法国聆听卢梭心灵的忏悔,在莱茵河畔感受歌德的苦恼,到爱敦荒原目睹苔丝的悲剧,在静静的顿河里度过哥萨克的动荡岁月!

 

上下五千年,我刚遇见摩西在西奈山顶跟上帝对话,又转入文艺复兴听但丁演奏神曲。公元1793年的法国,当革命与人道狭路相逢,如何抉择?在维多利亚时代,一个专写苦孩子的伟大作家,告诉我不管世风怎么衰颓,人心怎么混乱,对生活要始终充满信心和热爱!

 

在阅读中,我成为众人。我是那个犹豫不决的哈姆雷特、爱上市长夫人的于连、快意恩仇的基督山伯爵、因虚荣致命的包法利夫人、以及早晨醒来变成甲虫的卡夫卡!我坐在书籍里承担每个角色的命运,承担他们的欢喜、愤怒、哀伤、快乐!我的生活既简单又丰富!

 

无聊时,叔本华说:“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这二者之间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,当你需要为生存而劳作时,你是痛苦的;当你的基本需求满足之后,你会感到无聊。”

 

懈怠时,尼采说:“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,都是对生命的辜负!”

 

自大时,苏格拉底说:“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度过!”

 

痛苦时,罗曼罗兰说:“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,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,依然热爱生活。”

 

书永远是我最重要的朋友。当我迷失自己,当我犹豫迷茫,当我在现实中受到挫败时,我就会去找书来解困。要不是这些书,我早就不知道“死”了多少回!

 

美国诗人狄金森说:“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,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,把人带往远方。这渠道最穷的人也能走,不必为同行税伤神,这是何等节俭的车,承载着人的灵魂 !”

 

所以读书带给我的,就是一场场节俭经济的旅程,一次次灵魂的升华!

 

非常喜爱《庄子》里的一个小故事。

 

庄子在山中行走时,看见一棵大树,枝叶十分茂盛,伐木的工人在树旁休息,却不砍伐这棵树。庄子问他什么缘故,工人说:“这棵树没有任何用处。”庄子对弟子说:“这棵树因为不成材,得以过完自然的寿命。”

 

我想借这个故事来回答读书有用还是无用的争论!

 

世俗的单一价值观,认为只有取得有形可见的成就,才叫有用,但是,有用与无用真的是二分法吗?随着我们目的的改变、时间的延长、空间的扩大,所谓的有用与无用很可能换了位置。

 

对于只注重物质生活的人,某香港作家曾发出感叹:“人如果只靠吃饭活着,那饭就不叫饭,叫饲料。”

 

有精神生活,这也是身为人之可贵之处。朱光潜曾说过:“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,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促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,把过去无数亿万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,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。”我们坐拥书城千万本知识智慧,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,这是作为人的最大浪费!

 

我读书,究竟在读什么?

 

我在想自己读书除了愉悦,除了心灵的旅行,除了抚慰受伤的心,除了获得知识,我还在读什么?

 

“尽信书不如无书!” 是的,如果没有自己的思考,完全依照书本行事,那还不如不读书。

 

弥尔顿曾说:“儿童乃成人之父”,指的是儿童受到俗世的污染最少,还是一张干净的白纸,有一颗充满生气的心灵。最初遇见这句话时,还不甚明了,后来读到《约翰·克里斯多夫》的一段话后,才恍然大悟。

 

那段话的内容是这样的:

 

“人生有一个时期应该敢不公平,敢把跟着别人佩服的敬重的东西——不管是真理还是谎言——一概摒弃,敢把没有经过自己认为是真理的东西统统否认。所有的教育,所有的见闻,使一个儿童把大量的谎言与愚蠢,和人生主要的真理混在一起吞饱了,所以他若要成为一个健全的人,少年时期的第一件责任就得把宿食呕吐干净。”

 

我们——自以为是的成年人,肠胃里的宿食,头脑里的成见,将我们囿在井底,成为那只心高气傲的青蛙。太多的人都喜欢从自己的偏见出发,选取自己想看的真相,党同伐异!这样的人,书读得越多,越顽固!

 

美国散文家爱默生曾说:书籍运用得当,是极好的东西;滥用一气,则是最坏的东西。书籍必须是富于启迪的,舍此无他。如果被它的吸引力拽得完全偏离自己的轨道,使我由一个太阳系变成一颗单个的卫星,我宁可不看书。

 

所以,读书不是为增加一大堆死知识,而是要通过阅读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,提升自己的判断力,能凝结出属于自己独特生命的琥珀,这才是读书真正的意义!

 

说到底,读书是一个人孤独的旅行!可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,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!

 

一个人真要想长远发展,一定要读书,否则没视野,格局小。阅读才是自己最大的不动产,没有人能拿的走!



 


信息来源:图书馆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